版权所有:江西发达装配式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赣ICP备190312115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南昌

NEWS CENTER

最新动态

公司动态

公司动态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三一发达吊装技能大比武

三一发达吊装技能大比武

发布时间:
2019-07-25 20:51
2019年7月20日下午,三一发达举行首届员工吊装技能大赛
喜讯 | 发达集团在2019年全国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成果交流会中再创佳绩

喜讯 | 发达集团在2019年全国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成果交流会中再创佳绩

发布时间:
2019-07-18 17:32
6月19日-7月12日,中国建筑业协会主办的2019年全国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成果交流会分别在大连、福州、呼和浩特、银川隆重召开。参加此次交流会的有来自46个省市、行业协会推荐的1955项成果。其中,由发达集团赣南职业技术学院(A5#-A10#)建设工程项目QC小组报送的《提高坡屋面混凝土施工质量》课题荣获全国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成果交流会Ⅱ类成果奖项。交流会上,技术质量部经理兰俊杰围绕《
从计划到市场,发展全过程工程咨询势不可挡

从计划到市场,发展全过程工程咨询势不可挡

发布时间:
2019-02-18 10:33
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工程咨询模式已不能满足我国建筑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要求。发展国际通行的全过程工程咨询既是适应建筑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要求。全过程工程咨询本质属于工程咨询的范畴,是贯穿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咨询服务。实际上,我国的工程咨询业务在计划经济时代就已经存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全过程工程咨询这一成熟的国际通行模式将成为工程咨询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上世纪90年代:工程咨询业开始规范化发展 建国初期,我国工程建设主要沿用“苏联模式”,基本是由建设主管部门直接成立建设管理班子负责完成项目前期的调研、论证、筹划、准备工作,只有少数项目的部分前期工作由勘察设计单位来承担。这成为我国工程咨询业服务体系的雏形。 我国工程咨询行业真正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2年,原国家计委组建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并于1983年2月正式颁布了《关于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试行管理办法》,把可行性研究正式纳入工程建设基本程序中,并对可行性研究相关内容做了详细规定。随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相继成立了由计委归口管理的41家省级工程咨询公司。1985年,我国又决定对项目实行“先评估、后决策”的制度,规定大中型重点建设项目和限额以上技术改造项目都必须经过有资格的咨询公司的评估。这一时期,承担工程咨询服务的主要有勘察设计单位和工程咨询服务公司两类企业,主要承担政府工程项目前期可行性研究、建设方案论证和技术经济评估等工作。 进入上世纪90年代,我国工程咨询行业正式确立并进入规范化发展时期。1992年,国家产业政策明确把工程咨询纳入服务业,标志着我国工程咨询行业正式确立。1994年,《工程咨询业管理暂行办法》颁布,工程招投标制度和建设监理制度的逐步推行和完善,工程监理、造价咨询、技术顾问等各种不同专业的中介服务组织应运而生,中国的工程咨询市场也日益扩大。但是,这一时期,工程咨询行业的市场认可度较低,业务主要是针对国家重点项目、政府投资项目和外资投资项目,工程咨询市场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运作。 21世纪初:加快培育项目管理咨询服务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工程咨询行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咨询业务各模块分割,企业数量多、综合实力强的企业稀少,行业集中度低、缺乏国际竞争力,行业整体认知度低等。针对这些问题,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工程咨询行业加强引导并加快培养工程项目管理咨询服务。 2002年,我国第一版《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出台。2003年,原建设部提出开展对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进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管理和服务的思路,在《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中明确了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和主要方式。2004年,原建设部在《关于印发<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中对工程项目管理业务范围作出了明确划分,分别列举了工程项目管理在前期策划、项目设计、施工前准备、施工、竣工验收和保修各个阶段的具体工作,大力鼓励具有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资质的企业,通过建立与工程项目管理业务相适应的组织机构、项目管理体系开展相应的工程项目管理业务。 2016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工程总承包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到,在工程总承包项目上应加强全过程的项目管理,建设单位可以自行对项目进行管理,也可以委托项目管理单位对建设项目进行全过程管理。 在地方,上海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服务的通知》,江苏省在《关于推进工程建设全过程项目管理咨询服务的指导意见》中提倡培养全过程项目管理咨询服务企业,为建设单位的项目管理提供咨询。 2017年以来:全过程工程咨询落地生根 2017年以来,国家和地方陆续出台了关于推动全过程工程咨询的相关政策和制度并在全国开展试点,标志着这一国际成熟的建设模式已在中国落地生根。推行全过程工程咨询是深化工程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改革、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提升行业集中度、保证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的重要措施。鼓励发展全过程工程咨询是对工程建设全过程项目管理理念的深化,也将促进我国工程咨询行业的转型升级。勘察设计企业将借此转型升级、增强综合实力、加快与国际建设管理服务方式接轨。 2017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培育全过程工程咨询”,鼓励投资咨询、勘察、设计、监理等企业采取联合经营、并购重组等方式发展全过程工程咨询,培育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同时,要求政府投资工程带头推行全过程工程咨询,并鼓励非政府投资项目和民用建筑项目积极参与。 2017年5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工作的通知》发布,选择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湖南、广东、四川8省(市)以及40家企业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试点期为两年,探索全过程工程咨询管理制度和组织模式,为全面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积累经验。随后,浙江、广东、福建等地积极响应,出台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的试点工作通知,对全过程工程咨询的范围、资质要求、委托方式、收费标准和制度完善都提出了要求。 在《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十三五”规划》中,针对不同规模和实力的勘察设计企业转型提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给出了方向和建议:大型企业向工程公司或工程顾问咨询公司发展;中小型企业向具有较强专业技术优势的专业公司发展;有条件的企业以设计和研发为基础、以自身专利及专有技术为优势,拓展装备制造、设备成套、项目运营维护等相关业务。 发展全过程工程咨询是国家宏观政策的价值导向,是工程咨询行业几十年积淀的必然发展要求,也是市场选择的结果,更是建筑业发展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
用全面辩证思维消除当前装配式建筑发展中的三重顾虑

用全面辩证思维消除当前装配式建筑发展中的三重顾虑

发布时间:
2019-02-18 10:2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国办《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形成了强大的推动力,全国推广装配式建筑发展进入了崭新的阶段,31个省(市、区)陆续出台了贯彻意见,各城市人民政府正在积极贯彻落实以上文件精神,让政策真正落地。以上海市为代表的一大批城市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各方主体参与,全面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走在了全国前列。同时,在行业里伴随着装配式建筑发展,始终有一部分同志充满顾虑,归纳起来有三重:一是担心装配式建筑抗震性能不好;二是怀疑装配式建筑有好的发展前景,担心会是昙花一现、难以持续;三是认为装配式建筑成本过高无法替代现浇体系。这三重顾虑在行业里弥漫着,或多或少地传入到一些城市政府决策者的耳中,并影响其判断,以致出现城市政府在贯彻落实有关文件精神时出现了明显的分化。一些城市真明白、真想干、真会干,而另一些城市没明白、没想干、不会干。为此,非常有必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来澄清并消除当前行业中对发展装配式建筑的三重顾虑。 顾虑一:担心装配式建筑抗震性能不好 这一顾虑是把不同的装配式建筑混淆了,把当前各地实际推广的PC(钢筋混凝土预制装配式建筑)与经科技创新下一步可能推广的全结构体系PC混淆了。我们所说的装配式建筑实际上是包括各种结构型式的装配式,如适应超高层建筑的全钢结构全装配式(即结构、机电、装饰装修全装配式),如适应高层建筑的钢筋混凝土核心筒+钢结构装配式,再如量大面广的多层小高层PC等。即使是PC,既包括当前普遍推广的框架体系或框剪体系+PC(外墙、内墙、楼板三块板装配式),当然也包括行业里正在积极进行科技创新的全结构体系PC。必须指出,此装配式非彼装配式,要用全面辩证思维看待,各有市场细分、特点和局限性,切不可以偏概全。以上三种不同的装配式建筑都是基于现行标准规范体系,完全能够满足抗震、抗风、消防等要求,全国已经有累积超过上万栋建筑、几千万平方米的成功示范。至于说行业里正在积极进行科技创新、今后可能更多在多层小高层建筑中推广的全结构体系PC,会在多大范围推广、会推广到多高的建筑上,目前都还处于试点示范阶段,不必担惊受怕。应当认识到它在当前还处于推广试点示范阶段,应当鼓励其科技创新,鼓励其完善标准体系。当然,政府主管部门试点示范这种装配式建筑时应加强监管,特别是在验收环节。归纳起来说,我们应当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和消除这重顾虑。 顾虑二:怀疑装配式建筑发展有好的前景 产生这一顾虑的主要原因是没有真正明白为什么要发展装配式建筑。作为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发展装配式建筑是新时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和提升城市发展品质的必然要求。我国的经济总量主要聚集在城市,要发展绿色经济必然要发展绿色城市,而建筑运行与建造能耗又占全社会总能耗的近一半,因此发展绿色城市必须发展绿色建筑。从客观上来讲,我国目前的房屋建造方式,即钢筋混凝土现浇体系,虽对城乡建设快速发展贡献很大,但弊端亦十分突出:一是粗放式,钢材、水泥浪费严重;二是用水量过大;三是工地脏、乱、差,往往是城市可吸入颗粒物的重要污染源;四是质量通病严重,开裂渗漏问题突出;五是劳动力成本飙升,招工难、管理难、质量控制难。这表明传统的建造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绿色建筑的要求,而又好又省又快的装配式建筑就是绿色和低碳建筑的重要方式,是建筑业转型发展的必然方向。这就是为什么上海等地的党委、政府有坚定决心发展装配式建筑的主要原因。他们就是深刻认识到绿色发展是提升城市发展品质的关键,装配式建筑对发展绿色城市和促进经济转型具有突出作用。 对装配式建筑发展前景产生顾虑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行业里有些同志将此次发展装配式建筑简单地与上世纪80年代曾推广过的大板式建筑被现浇体系替代的情况相比,从而认为目前的装配式建筑发展前景堪忧。现在的装配式建筑与那时的大板式建筑完全是不同的概念,这两次的发展情况有三个明显不同。一是这次推广的技术体系更加完善,构件质量和施工技术水平大幅提升,基本解决了开裂渗漏等质量通病问题,装配式建筑质量明显提高。二是这次推广的体制不同,上世纪80年代预制构件企业基本上都是地方国营企业,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不能以市场为导向、以用户为中心,最终难免被改革的大潮所淘汰。三是这次推广完全是以市场为主导,开发、设计、施工和预制构件生产企业都是以市场需要为发展导向,哪种装配式建筑更好更省更快、符合市场需要,就发展哪一种。这就是市场经济的规律。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不论是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还是结构型式、构件质量和施工技术水平,此次与上一次都有根本性不同。如果简单根据上世纪80年代的大板式建筑发展情况而怀疑这一次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前景,则是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其担心是不必要的,也是错误的。综上,怀疑装配式建筑有好的发展前景是没有必要的,我们要充分相信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都是大有可为的,这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顾虑三:认为装配式建筑成本过高无法替代现浇体系 成本过高是业内人士对装配式建筑发展的主要顾虑。我们对装配式建筑与传统体系的建安成本做过全面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对80~120层超高层建筑,按现行钢筋混凝土核心筒+钢结构传统技术施工的竣工合同总价平均约为14500~16000元/平方米(全面统计),同比,全钢结构装配式建筑成套交付价可节省1/3;二是对30~70层高层建筑,传统技术竣工合同总价平均约为5500~6500元/平方米(抽样统计),同比,全钢结构装配式建筑成本可节省1/4;三是对20~30层小高层办公类建筑,尽管抽样样本偏少,但采用钢结构装配式也有一定的节省空间(约1/6)。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从30~70层的高层建筑开始,装配式的成本优势开始明显。对量大面广的20~30层及以下住宅类建筑,各种装配式都可以做,但PC与传统的现浇体系相比,现阶段成本上的确没有太大优势。这也是行业内有人认为装配式建筑成本过高的主要原因。这个问题不是无法破解的。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发展环境和强烈的市场倒逼机制下,装配式建筑参与各方都在紧盯市场需求,积极研究创新什么样的装配式建筑更好更省更快。地方政府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特别是奖励容积率政策,基本上达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可以破解当前阶段推广装配式建筑的成本障碍。再结合采用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和BIM技术,PC推广成本与传统技术成本相比,可以做到基本持平甚至略有优势。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PC的成本还会进一步降低,推广优势会越来越明显。当然,在推广PC过程中对开发商和设计院等在选型上也要引导并适当限制,否则过分个性化的平面布置不利于PC的标准化、集约化,势必增加模具成本,从而提高总体成本。综上,我们还是要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和消除这种顾虑。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我们不能因为对装配式建筑存有顾虑,就丧失对发展装配式建筑的信心和决心。据中国建筑设计院装配式研究院总工程师张守峰分析,今后雄安新区80~90%的建筑将会采用装配式,这反映出在行业里越来越多的从业人员对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研究问题,打消顾虑,坚定信心,用真明白、真想干、真会干的实际状态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和国办的有关文件精神,更好地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作者为中国建筑业协会会长、住房城乡建设部原总工程师王铁宏。中国建筑业协会王承玮参与研究。)
我国装配式建筑绘就新蓝图

我国装配式建筑绘就新蓝图

发布时间:
2019-02-18 10:27
去年12月召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后,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指出,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今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强调,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加快标准化建设,提高建筑技术水平和工程质量。9月2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并下发各地、各单位贯彻落实。9月30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住房城乡建设部总工程师陈宜明、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司长苏蕴山就业内外关注的装配式建筑发展等重要问题回答了媒体的提问,本刊现整理如下: ——什么叫装配式建筑? 装配式建筑是指在工厂生产的部品部件,在施工现场通过组装和连接而成的建筑。相对于现在仍在施工中占主流的现浇建筑来说,就是把部分原来通过现浇成型的构配件,比如梁、柱、板,拿到工厂去生产,生产后再运到工地组装,把它的节点做好,然后采用部分的现场浇筑将这两部分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建筑,这就叫装配式建筑。衡量装配式建筑的水平,还有装配率的问题,究竟有多少构件拿到工厂组装,现场的湿作业量减少多少,都代表着装配式建筑的技术水平。 ——为什么要推广装配式建筑? 大致有四方面好处:一是避免产生建筑垃圾和环境污染。二是有效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三是发展装配式建筑可促进建筑业与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四是催生一些新产业,使经济发展产生新动能,特别是发展钢结构,对化解当前过剩的钢产能有一定的作用。 ——发展装配式建筑对建筑质量有哪些好处? 由于构件在工厂生产,按照工厂的管理体制和标准体系,对构件出厂前的质量检验进行把关,所以对构件生产增加了一些把关环节,这对建筑质量安全有很大的保障作用。而现场施工这部分,因为建立了适合于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质量管理责任体系,还有一系列相应的机具工具,因此从整体上质量要高于现浇。如果企业管理规范,有一支比较过硬的建筑工人队伍,掌握了良好的技能,加上它承接的工程达到一定的规模,对建筑质量无疑有很大的提升和保障。 ——装配式建筑需要解决哪些迫切问题? 首先要培育市场需求。现在的工程量很大,但业主或开发单位主动采用装配式建筑的意愿还不是很强烈,因此需要培育市场需求。其次是保障市场供给,按市场需求进行有效和优质供给,就是说一方面培养需求,一方面保障供给。再其次是施工人员要掌握技能。这既是推动市场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也是保证装配式建筑质量的必要条件。这就要求从市场供需、企业能力、施工人员操作技能方面,都要做大量工作。最后要发挥装配式建筑在节约资源能源方面的作用。现在不同的企业管理水平不一样,建筑类型不一样,其节约资源能源的效果也不一样,比如有的是住宅,有的是公共建筑,建筑类型不一样,节材的效果也不一样。再比如说现浇,基本上过去沿用的是木模板,现在减少了对模板的需求,也会相应节约一些木材。还有,减少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垃圾,也减少了一些钢材、水泥,节约了一些劳动力成本。从施工周期上讲,有些项目做好了可缩短工期1/3。虽然企业、项目、所在地的客观条件有所差别,但总体上,材料、水泥、水、木材消耗等方面都能够明显节约。 ——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八项任务是什么? 一是健全标准规范体系。加快编制装配式建筑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逐步建立完善覆盖设计、生产、施工和使用维护全过程的装配式建筑标准规范体系。二是创新装配式建筑设计。统筹建筑结构、机电设备、部品部件、装配施工、装饰装修,推行装配式建筑一体化集成设计。积极应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提高建筑领域各专业协同设计能力。三是优化部品部件生产。引导建筑行业部品部件生产企业合理布局,提高产业聚集度,培育一批技术先进、专业配套、管理规范的骨干企业和生产基地。这里面特别要强调部品部件生产要解决的两个问题:一是要引导生产企业合理布局,二是要保证供应半径合理,这对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至关重要。四是提升装配式施工水平。引导企业研发应用与装配式施工相适应的技术、设备和机具,提高部品部件的装配式施工连接质量和建筑整体安全性能。五是推进建筑全装修。实行装配式建筑装饰装修与主体结构、机电设备协同施工。积极推广标准化、集成化、模块化的装修模式,提高装配化装修水平。六是推广绿色建材。提高绿色建材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比例。推广应用高性能节能门窗。强制淘汰不符合节能环保要求及质量性能差的建筑材料。七是推行工程总承包。装配式建筑原则上应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支持大型设计、施工和部品部件生产企业向工程总承包企业转型。八是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完善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健全质量安全责任体系,落实各方主体质量安全责任。建立全过程质量追溯制度。另外,要大力推行人才队伍建设,现在一些人才队伍还不太适应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需要。 ——装配式建筑与去产能有哪些关系? 客观上说,发展装配式建筑的确能消化一部分钢材产能,但仍有很多技术问题需要解决,比如说钢材本身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性能,尺寸规格要更适用于建筑需要。目前看,大部分钢结构建筑在公共建筑应用,其比例要高于居住建筑。比如北京的京广中心都是钢结构,但钢结构住宅相对比较少。作为消费者来说,对钢结构住宅还有一个接受的过程。现在一些有条件的省市开始建造钢结构住宅,但很多地方还需要提高比例,而且发展也不能“一刀切”。目前,住房城乡建设部与工信和信息化部在一些提法上、做法上,包括组织推广方面,都已达成共识,相信这方面工作将会顺利推进。 ——装配式建筑比例多少?成本多大? 虽然我们在发展装配式建筑方面有一定基础,也积累了一些做法和经验,但发展还比较缓慢,比例也不高。目前在行业有个粗略的统计,大概在5%左右。应该说与国外发展装配式建筑还有较大差距。从单方造价来讲,我们讲一个建筑的单位造价,不同的结构体系,比如说钢结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和木结构的造价是不一样的。总的看,如果是在规模较小的情况下,它比现有的现浇混凝土略贵一些,但也有一部分示范工程,达到一定规模后,造价持平。更有一部分示范工程,造价比现浇混凝土还低。因此,对装配式建筑的性价比,要逐步建立信心,毕竟装配式走的是工业化、信息化的道路,随着技术的成熟、产业化的形成,特别是达到一定规模后,成本肯定会降下来。再者,对一个企业来说,工程量达到一定规模,有规范科学有序的管理,有一支比较娴熟的职工队伍,再加上配套的机具和材料,就能克服生产过程调整增加的一些成本因素,因此它不会转嫁到工程上。其实,现在有些国家的装配式建筑成本,已经大大低于传统建造方式,成本优势明显。 ——为什么要分区域推广装配式建筑? 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基本原则就是因地制宜、有所侧重。要根据产业基础、技术条件决定其发展规模和速度。《指导意见》提出,要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为重点推进地区,常住人口超过300万的其他城市为积极推进地区,其余城市为鼓励推进地区。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为什么提出这样的划分?因为从规模看,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加在一起,建筑业总产值占一半左右。三大城市群都在东部地区,内外部条件比较好,如果这些城市能先行起步,就能带动其他城市全面推进,作用非常大。加上“积极推进地区”和“鼓励推进地区”两类城市,从总量上看,我们是能够实现总目标的。 ——如何看待木结构建筑? 发展木结构有两个前提,一是在条件适宜的地方,二是倡导发展木结构。条件适宜,指的是资源条件、技术条件和应用条件,就是把条件适宜的内容具体化。为出台这个《指导意见》,住建部与国家林业局多次协商,认为国家人工林的蓄积量足以支撑我国倡导发展木结构。另外,这几年周边一些国家也在向我国出口木材,在接近边境、进出口岸的一些省市,木结构得到了相应发展。比如说一些国家,人工林的蓄积量达到一定比例,如不及时开采,就会倾倒、腐烂,甚至发生自燃,实际上发展木结构,对人工林产业是有好处的,如日本就出台一些政策,规定人工林的蓄积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凡各级政府所建的一些公共场所,比如幼儿园、图书馆和其他三层以下的建筑要使用木结构。这种规定,使人工林采伐量与木结构建筑需求量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产业链。除上述因素外,我国发展木结构建筑还有进一步的考虑,就是作为技术储备,如果有一天在总体或局部上,国家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现代木结构的条件,我们要确保技术储备和国际上发展水平相当,到那个时候,我们的起点不会低,发展起来也有可持续性。